机关单位要钱,领导批条子要钱,贫困县更是专人住省要钱,财政厅长成了最缺钱的人。但财政改革后,文山削,会海填,赤字消,浙江省财政厅游刃有余。这变化缘于约束与激励并举——
浙江省财政改革5年功彰业显,削文山,填会海,消赤字,约束与激励并举,以财政作为杠杆,四两拨动千斤:对文山会海产生的根源———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实行“抓大放小,包奖结合”;对贫困县和次贫困县实行“两保两挂”,对一般市县实行“两保两联”,对亿元县市实行收入上台阶政策。5年来,浙江省经济发展,财富增加,17个贫困县和次贫困县全部消灭了赤字;全省所有县市没有发生过工资拖欠问题。财政部领导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推广浙江省的经验。
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。显著的效果却是被困境逼出来的。
1993年初,工程师出身的翁礼华就任省财政厅厅长。俗话说,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接过“浙江省大管家”的担子,困难便扑面而来:各机关单位向他要钱,一个个领导批条子向他要钱,贫困县更是派专人住到招待所打持久战向他要钱,尽管他掌握着数以百亿元的资金,却感到自己是最缺钱的人。
这位从基层厂长、研究所所长、县长直干到省政府副秘书长的翁礼华此时陷入沉思:现行财务体制弊端很多:多开会、多出差、多发文件、多打电话天经地义,何也?为了工作;只允许有发票的增支,不允许无发票的节支;财政部门对差旅费等具体费用管得很细,而对开支总量则难以掌握。财务包干规定过死,对单位和个人无利益可言,只有约束没有激励,结果是包而不干。
能否建立起一个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,使人人乐于节约?翁礼华提出了“抓大放小,包奖结合”的定额包干制度:取消财政对单位经费开支的繁琐规定,让单位自行订立因地制宜的财务报销制度;全年经费节余部分,50%用于干部福利和奖励,50%转入次年的公用经费,一律不上交;经费管理成绩卓著的给予专项奖励;不鞭打快牛,不鼓励落后,单位每年行政经费均按一定比例增长。这一改革方案获准后,财政厅即与省直78个单位签订了“包死基数,超支不补,结余留用”的包干协议。
改革措施一出台,各单位各部门节约积极性陡然高涨,省委办公厅很快出台了《压缩会议的规定》、《关于鼓励无房户自租私房的规定》、《关于接待费开支的规定》、《关于交通费包干的办法》,10多项规定都被省委领导和普通干部自觉执行。以会议为例,必开的会议,尽量压缩规模,在杭州的代表不再安排食宿,开会不再到宾馆,而在机关会议室开,以减少场租费。1993年全省信访工作会议原定300人,开3天,经费10万元,后改成电话会议,只花了2000元场租费;4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,省主要领导带头不住会,不吃会议餐,会议原预算8万元,结果只花了2万元。包干使各种会议大大压缩,省劳动厅将全年的37个会议压缩到15个。省委办公厅当年的会议支出88.68万元,比1992年压减45.72万元。上调干部原来都是住宾馆饭店,改革后鼓励租私房,仅此一项,1993年就节约了8万元。邮费也是一大开支,翁礼华是省人大代表,省人大常委会就在他当时工作的省政府办公厅楼上,一次一个文件竟寄了一个星期,令他哭笑不得。改革后,此类情况消失了,当年省人大的邮费节约了2/3。
财务管理权限的下放使原来的一家理财变成多家理财,使原来的财务人员理财变成领导和群众共同理财。由于节余部分1/2可用于福利或奖励,一个单位内部互相监督的财务体制自然形成。浙江省驻外的一个办事处原来往返都是乘飞机,后改成乘火车给个人补贴,人人都乘火车了;省人大原来发文印选票全送印刷厂,后来全部改由自己承担;省委组织部将长途电话集中到一个地方,专人负责登记,电话费大大降低。这一改革还使文山会海减少,串会、套会多起来了。而省级机关人均年收入却增加了5000多元。
严中模是国家级贫困县文成县分管财政的副县长,1993年工资改革后,文成县经济捉襟见肘,为了向财政厅要钱,他住进财政厅招待所,作了打持久战的准备,并屈尊做了个文成县财政局工作证,为的就是享受内部优惠,每天的住宿费从36元优惠到18元。
何止严中模呢,占跃平就任龙游县代县长,3个月就跑了4趟财政厅。翁礼华简直成了“唐僧肉”,贫困县的领导上班拦,下班截,上门堵,谁都想美美地“咬”上他一口。
浙江省有17个贫困和次贫困县,1994年省财政给他们的补助是2.0278亿元,可是这些县仍然出现1.1222亿元的财政赤字。
补助补出了懒惰的毛病。翁礼华要治治这种懒病。他率队深入17个县进行调查。他发现,传统的扶贫系输血型,省财政的补助以每年5—10%的幅度递增,但这种补助方式却使贫困县领导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情绪,导致这些领导不断往省里跑,“会叫会跑多补助,不跑不叫少补助”,结果是“年年补,年年穷,越穷越补,越补越穷”。
关键是增收缺乏利益驱动,多增的结果是少补,这样的政策导向不就是鼓励懒惰么!情况明,翁礼华治懒方案也出台了:在保证完成中央税收任务,保证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,把省财政补助和奖励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挂钩,以1994年的补助为基数,地方财政收入每增长1%,省对县的补助增长0.5%;地方财政收入每增加100万元,省财政奖给县里5万元,一定3年不变。
想多得省里补助和奖励就得多收入。各县领导马上动起来了。缙云县接到改革方案时正在做全年的财政预算,往年都做赤字预算,1995年若再出现赤字,全县就会少800万省财政补助,不行!各级动员,开源节流,年底一举消灭财政赤字,还增加县财政可用资金259万元。泰顺县抓农业开发和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;云和县利用山上废枝杂木创办新云玩具厂,年创汇500万美元;景宁县开发食用菌和高山蔬菜,仅香菇市场一年税收就可收200多万元。
奇迹发生了:在此项改革实施的1995年,17个县实现地方收入4.46亿元,比上年增长1.27亿元,增长39%,比全省平均增幅高21个百分点,1994年17个县有12个未完成中央两税任务,1995年只有2个未完成;15个县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。国家级贫困县文成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24.7%,不仅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,还消化了1000多万历年的财政赤字。泰顺县财政收入增长74.3%,有史以来第一次解决了吃饭问题,还拿出200万用于企业技术改造。实行两保两挂后的3年中,17个县增加收入10亿多,财政厅的补助却只有4亿多,补助的数比以前少了,贫困和次贫困县的收入却多出了10多个亿。1996年,两保两挂扩展到21个县,21个县全部实现财政收支平衡,完全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妙用。近年全国不少县存在欠发工资现象,拖欠工资49亿元,而浙江省在财政体制改革后的5年中没有一个县发生过拖欠工资问题。
浙江省财政厅已变得“门前冷落车马稀”,翁礼华现在是明来明去坦然上下班,不再东躲西藏,担心有人来吃他的“唐僧肉”了。
1997年初,金华市发生涉及62亿元的增值税发票大案,一批干部涉案被捕。震惊之余,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翁礼华感到,除了提高反腐能力外,市县领导和市县财政税务干部紧迫需要补上专业知识这一课。
当年7月,翁礼华回到浙江,即开始省、地、县(市)分层次培训,全省财税干部全部轮训一遍。这样庞大的培训在全国还没有过。
翁礼华认为,人是万物之灵长,人的能量发挥不可估量。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是四两,而掌握知识后发挥的作用则能拨动千斤。磨刀不误砍柴功。翁礼华说,培训后都要考试,合格的发给上岗证,考试不及格则免职。
翁礼华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又一高招:让亿元县市领导上财税讲台。这样,每年两次的财税会议变成了亿元县市领导的经验交流会。而理财经验的交流使县市领导理财思路更加明晰,使他们在经济发展中首先考虑财税效益,每上一个项目都要先考虑能得到多少税收。这几年浙江省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。杭州市1992年财政收入为16.83亿元,1997年增加到48.59亿元。
翁礼华说,传统的理财方法是,微观管住,宏观失控。过去财政厅管得很细,在事务堆里越陷越深,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。财政厅的理财思路是,抓住宏观,放开微观;近距离监督,变一家理财为多家理财,变财务人员理财为干部群众共同理财;财政厅所有出台的新政策几乎都是激励与约束兼容,形成了四两拨千斤的机制。如对财政亿元县市实行收入上台阶政策,即地方收入超过亿元,奖给县市30万元。在此基础上,收入每增加3000万元,奖励20万元。又如“两保两联”规定,地方收入增收部分的20%必须上交省财政,省财政将上交部分的3个百分点返还给县市,返还部分的2个百分点用于技术改造,1个百分点用于奖励。为了启动经济,1998年财政厅增加了1个百分点的技术改造返还。财政厅今年出台的政策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。
浙江省财政厅5年改革,成绩斐然,5年中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248亿元,其中1997年331.8亿元,按可比口径比1992年增长1.6倍,年均增长20.8%,绝对额年均增加42.7亿元,高于198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1.8亿元。